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争优创先 | 资料下载 | 学习园地 | 学校首页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机关总支>>学习园地>>正文

 
习仲勋郝家桥调查及其启示
2017-06-15 10:24     (点击: )

谢伟峰

一、主政绥德,是党中央对习仲勋的信任与肯定

1.绥德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绥德地区位于陕西北部,北拒榆林国民党统治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北线屏障,东濒黄河与晋绥边区隔河相邻,南接延属分区与党中央及边区政府唇齿相依,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地委、专署所在地绥德城是汾(阳)银(川)公路与西(安)包(头)公路的交会处,商贾云集,经济发达,有陕北“旱码头”之美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2.习仲勋的经历与能力胜任绥德地委书记这个岗位

第一,习仲勋出身于农家,熟悉农民、农村;第二,习仲勋曾在陕西省立第三师范求学,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习仲勋搞过学生运动、两当兵暴、农民运动,追随谢子长、刘志丹参加并领导陕甘游击队第二支队,担任过边区特委军委书记,也担任过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担任过关中地委书记,处理过与顽固派的摩擦。从中可以看出习仲勋经历丰富,能力突出。

基于上述原因,1943年1月中旬,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结束后,为了加强北线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调关中地委书记习仲勋任绥德地委书记。1943年2月,习仲勋到任。

二、郝家桥调查

习仲勋上任后,领导绥德地区军民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领导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开展整风运动、进行精兵简政、策动横山起义和领导土改运动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郝家桥调查的背景

1940年至1942年,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的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边区各地连续3年自然灾害,以及边区部队、机关、学校脱产人员剧增,使边区经济陷入了异常困难的境地。为了战胜困难,求得生存与发展,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号召在边区开展全民大生产运动。1943年,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确定了“生产第一,教育第二”的工作方针。

习仲勋到绥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地委、专署领导认真讨论绥德地区的财经问题。并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会议,传达边区“高干会议”精神。会上,习仲勋就绥德地区财经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3月14日,习仲勋带领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一行8人,下乡考察调研绥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工作。他边走边看,边提问题,鼓励各级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并结合实际,提出发展地区农业生产的措施,制定改进农业耕作的方法。同时,就成立妇女纺织小组、发放农业贷款、改造二流子、理顺土地租佃关系、组织群众移民等问题讲了意见,作出重要批示。

经过反复调查,习仲勋对绥德地区有了全面了解,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认为,绥德分区所辖6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吴堡、子洲)虽为革命老区,但自然条件相当差,辖区内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贫困,且可供开发的荒地极少,如果采取延安、陇东等地区那样组织人力大规模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棉花产量的办法必然难以收效。习仲勋认为要提高绥德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关键是要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劳动力,改变靠天吃饭的老办法。

2.为什么选中郝家桥进行调查

第一,郝家桥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20世纪20年代末,郝家桥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村”。1927年,郝家桥就建立了党支部。大革命时期,这里又成了李子洲领导的四师(绥师)进行革命宣传的重点村庄之一。1943年,习仲勋到郝家桥村调研时,村里已经有20多名党员。

第二,郝家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多年来,郝家桥村在村主任刘玉厚的带领下,在有限的土地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并通过精耕细作、改善土地条件、选择优良品种提高单产等办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正是这两点原因,习仲勋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郝家桥。

3.郝家桥调查

1943年3月14日开始,习仲勋带领地委的8名干部深入农村调研。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郝家桥村。

习仲勋白天调研,晚上就在窑洞里记笔记。

绥德地区只有采取郝家桥的办法才能将农业生产搞上去。于是,他帮助刘玉厚认真总结郝家桥的经验,并召开地委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刘玉厚和郝家桥的生产经验。通过“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很快便在绥德地区掀起了大生产热潮。

后经习仲勋提议,绥德地委决定授予刘玉厚“模范党员、劳动英雄”称号,在全专区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延安召开。“当时全区有180多个代表,郝家桥村就去了4个人。”刘玉厚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获特等奖,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三、郝家桥调查的启示

1.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习仲勋的倡导和郝家桥经验及刘玉厚事迹的鼓舞下,绥德地区又涌现出许多典型区、乡村和模范人物,如工人郝玉亮,吉镇的王德彪、刘金英,四十里铺的王丕应,佳县的阎开增,吴堡的任逢华等。

2.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工作作风

习仲勋从郝家桥蹲点调查开始,就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尤其是与刘玉厚、郝玉亮、刘老婆等农民朋友数十年的亲密交往和友谊更是感人至深。特别是刘玉厚,他是在习仲勋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大生产运动中成长和涌现出的全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9年9月,刘玉厚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并被推选为会议八十九名主席团成员之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10月1日,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作为全国特等劳模出席了第一次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此后半个世纪,习仲勋与刘玉厚一直保持联系。1984年和1990年,刘玉厚先后两次去北京看望习仲勋和齐心。1995年12月刘玉厚去世后,习仲勋亲笔提字:刘玉厚同志是陕甘宁边区著名农业劳动英雄,优秀共产党员。

3.当前的精准扶贫,要深入群众,实地调研

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此后,习近平又多次讲话,阐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现在全国都在实施。“精准扶贫”我认为首要的工作就是深入群众,实地调研。

以上就是我发言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上一条:习仲勋在绥德郝家桥调查研究实践及其启示
下一条:2017年度个人学习计划
关闭窗口

榆林学院机关党总支

 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4号   719000   0912-389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