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争优创先 | 资料下载 | 学习园地 | 学校首页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机关总支>>学习园地>>正文

 
习仲勋在绥德郝家桥调查研究实践及其启示
2017-06-15 10:24     (点击: )

(榆林学院思政部 郝万喜)

一、习仲勋绥德郝家桥调查研究的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抗战政策,对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作为党中央所在地首当其冲,外加连年自然灾害影响,边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遭受了严重困难。

为度过难关,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发展生产,自给自足,打破日军和国民党政府的双重封锁。1943年1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新年献词》中指出:“‘发展生产,加强教育’,将是1943年的中心任务”,这成为指导全边区工作的基本方针。

1943年2月,习仲勋受党中央委派,从西北党校校长任上调到绥德担任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肩负起了发展绥德分区经济生产、保卫边区北大门的光荣使命。(绥德分区包括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等县,)全区人口52万,占陕甘宁边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陕甘宁边区最大的一个分区。

习仲勋到绥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地委、专署领导认真讨论绥德地区的财经问题及农业生产问题。亲自带领地委、专署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工作,习仲勋对绥德地区的情况有了深刻认识,他指出:“绥德地区不像延安地区那样可开垦的荒地充足,由于自然条件差,绥德辖区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生活贫困,而此时提高绥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办法不是进行大规模的开垦,而是组织有效的耕种,调动充分积极性在改革创新农业耕种方法上下功夫。”

二、习仲勋绥德郝家桥调查研究的具体实践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郝家桥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村”。1927年,郝家桥就建立了党支部。大革命时期,这里又成了李子洲领导的四师(绥师)进行革命宣传的重点村庄之一。1943年,习仲勋到郝家桥村调研时,村里已经有20多名党员。基于这样一个客观情况,经过研究,习仲勋决定成立调查组赴郝家桥村进行蹲点调查农业生产等情况,以便取得经验,指导全区的工作。

1943年3月14日,习仲勋带领调查组成员一行8人(中共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中共绥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文宣、《抗战报》主编梅行、地区妇联干部张力、《解放日报》驻绥德记者田方等)来到郝家桥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实地调研持续了一月有余。围绕调研,内容十分丰富,在此,我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劳动英雄刘玉厚。习仲勋带领的郝家桥调查组善于倾听和记录群众的心里话。他们平易近人,大家都喜欢和他们聊天,有什么话都愿意说出来。习仲勋召集村民推选劳动英雄,村民们实话实说,一致认为刘玉厚忠厚老实,苦水(能吃苦)好,种出来的庄稼产量也高,村里人没一个不说好的,结果,刘玉厚几乎拿了全票。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延安召开。“当时绥德全区有180多个代表,郝家桥村就去了4人。刘玉厚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获特等奖,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 9 9 5年1 2月刘玉厚去世后,习仲勋亲笔提字:刘玉厚同志是陕甘宁边区著名农业劳动英雄,优秀共产党员。

2.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楷模郝家桥。在郝家桥村委会,至今还挂着一块醒目的木匾: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这块木匾是1944年7月由时任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专员白治民、袁任远、杨和亭亲自题字,是授予郝家桥村的称号。(可惜原匾在“文革”时被造反派毁掉,现在的匾是照原样重制的。)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绥德地委对郝家桥村发展农业生产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3.勤政亲民、坚守调研的习仲勋。村民们说,习仲勋白天走家窜户,进入田间地头调研,晚上在麻油灯下写体会、写总结。这一举动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远。1943年,正是在马兴业家的窑洞里(现在的习仲勋故居所在地),习仲勋根据调研情况写出了4篇调查报告即《谈收夏》、《谈除草》、《谈两个变工队》和《移民问题》,先后发表在当时的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郝家桥的经验在绥德全区以至全陕甘宁边区展开被大力宣传报道。在学的过程中,农村建立了众多的变工队组织,包括摇崖、拍畔、打坝、挖窖、深耕、锄草、施肥、翻秋地、旱耕以及劳动竞赛等独具郝家桥特色的农作方法得到广泛推广。1943年,绥德全区基本解决了52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在绥德地委的正确领导下,受郝家桥经验及刘玉厚事迹的鼓舞,绥德地区又先后涌现出郝玉亮、王德彪、刘金英、汪丕应、阎开增、任逢华等劳动英雄。

三、习仲勋绥德郝家桥调查研究实践的启示

第一,作为党员,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努力践行。要时刻站稳政治立场。共产党员要站稳的政治立场就是要牢牢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原则立场。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明确自己的党员身份和使命。时刻站稳立场,站稳脚跟。要坚决做到:党员就要爱党、为党、向着党、维护党、忠于党。在郝家桥调研期间乃至担整个任绥德地委书记时期,习仲勋始终坚持牢记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守鲜明的政治立场,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1943年1月14日,在西北高干会议闭幕大会上,习仲勋领到的由毛主席亲笔题词的奖状和毛毯,“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写在一块一尺长,五寸宽的漂白布奖状上。)

第二,作为国家干部,我们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鱼水情关系。习仲勋在郝家桥的调查研究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被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他要求机关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要特别重视对群众意见的掌握,多次提出“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就是一切工作应对人民负责。既要服务上级指示,更要倾听人民的意见”。在1944年绥德分区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强调“把屁股端端的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不当官和老爷”。这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群众工作作风。

第三,作为一项基本功,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习仲勋认为,一切决策都要事先调查研究。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而调查研究则是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的最基本途径,因而理应成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尽之务。比如,我们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调查研究的问题,只有通过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精确识别,才能做到精确帮扶,进而实现精准脱贫。

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仲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通过郝家桥的调查研究实践也能够充分体现其调查研究活动的务实、创新和为民等特点。总而言之,调查研究,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以及我们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习仲勋在郝家桥的调查研究的实践,更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鲜活而深刻的启示。

已是首条
下一条:习仲勋郝家桥调查及其启示
关闭窗口

榆林学院机关党总支

 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4号   719000   0912-389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