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早8点整,实践小组从驻地绥德县祥云宾馆出发,沿210国道朝子洲方向行2公里后,左转往郝家桥方向行5公里的乡村道路,道路崎岖而狭窄,途中偶尔可见因连天大雨而导致的山体滑坡,汽车行驶缓慢,于9时20分安全抵达郝家桥革命历史纪念室。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由绥德县张家砭乡郝家桥村村民2003年自发组织而立的习仲勋同志纪念碑,纪念碑表达了郝家桥村民对习仲勋的深切怀念。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习仲勋为首的地委调查组成员来到郝家桥,积极带领开展一系列工作,选举了各路英雄,有纺织英雄、拦羊英雄、拾粪英雄等等。郝家桥劳动群众春耕生产热情高涨,优抗劳军、识字扫盲、文娱活动、南下移民等各项活动均走在全县前列,在郝家桥总结的发展生产、厉行节俭、减租减息、移民工作等经验,为大生产运动奠定了深厚基础。郝家桥村是绥德最早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的村庄之一,革命思想在民众中有较深的影响,四师师生还曾在郝家桥村宣传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因党组织的建立和较好的群众基础,郝家桥成为革命斗争的秘密据点之一,崔天民、高朗亭、崔正冉等人曾多次到郝家桥进行革命活动,郝家桥党组织还曾经保护过陕北特委和西北红军主要领导人谢子长和刘志丹。在民国三十三年七月习仲勋、白治民、袁志远、杨和亭为陕甘宁边区郝家桥村题的 “农村楷模”的匾额,再现历史精华,鼓励今人学习。同时讲解员郝家村副主任马鑫业还介绍了习仲勋及夫人齐心与郝家桥人民的深厚情谊。
在马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访谈了91岁高龄的老党员兼劳模郝思俊,据他回忆,当年他与习仲勋、齐心一起搞生产运动和文娱活动,一起开荒种地、扭秧歌。据其儿子介绍,老人左手断了的两个手指是由劳动时拉车所致,作为党员,老人始终走在奉献道路的第一线。我们走访的另一位老党员是87岁的王勇茹老人,据了解,王永茹老人1953年入党,曾任职郝家桥村大队长,带领村民修大坝,谈及对习仲勋的记忆,由于高龄,老人听力与记忆力都不太好,只反复说习仲勋好,共产党好,为郝家桥做了很多事。通过走访,我们意识到党的建设最离不开的还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坚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是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实践小组于12时从郝家桥返程,中午只做了简短休整,于14时抵达绥德师范学校(原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办公楼第三会议室,参加榆林学院“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暑期社会实践校友座谈会,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榆林学院校友王守文、刘育生、高建信、徐蔚林、靳守东以及绥德师范党委书记武军、绥德党史办主任刘水波,主持人是榆林学院校友办王斌。会议以转战陕北历史与母校校友情感交流为核心,刘水波主任首先为我们悉心讲解了红军在转战陕北中的历史,包括转战陕北的背景、经过、期间毛泽东的著作、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毛泽东在转战陕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学习历史的意义,并希望广大青年以史为鉴,努力学习和工作。绥德师范党委书记武军为我们讲解了四师校史,重点强调第一个党组织在绥德师范学校创建这个史实。接下来王守文校友(绥师校长)肯定本次转战陕北活动的意义,并声情并茂的谈论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导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人生,并要求我们坚信“天道酬勤”的人生格言。如果说做好人很重要,那么校友们提倡的都是先做好事,刘育生校友(绥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以毛泽东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作为开场白,他告诫我们不要空谈,重在每一阶段干好每一阶段的事,在脚踏实地这一观点上与王守文学长不谋而合,都主张用心干好当下事,并提倡积极入世,强调在社会中,“有为”才可能“有位”,主张厚积薄发,肯定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徐蔚林校友(绥德公用事业局局长)告诫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注重“礼”的学习、自身内涵修养的丰富及知识的积累,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他倡导我们也该跟着转型,以适应社会,更好地发展,并提出 “吃苦、珍惜、感恩、实战”八字以激励我们。靳守东校友(绥德一中副书记)谈到积累知识的前提是学好专业知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教育者谈教育,非教育者谈情谊,校友相聚,情谊最重,高建信校友(绥德教育局副局长、绥德职教中心校长)认为教育为服务社会,学习为服务人民,倡导实干做实事,提出“三实”——现实、踏实、老实,指导我们认清现实,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倡导下,本次校友座谈会以“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为主线,将校友情贯彻始终。
校友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小组与校友们共同参观绥德师范学校校史展览室,了解到绥德师范学校创建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4年夏,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李子洲到校出任校长。当年初冬,李子洲和王懋廷就在校内领导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国党组织。以李子洲为核心的党组织领导下,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燃遍陕北乃至整个西北大地。从此,绥德师范学校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活动中心和西北地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其校友齐心曾给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展览馆主要介绍绥德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从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四师)到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到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到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再到榆林实验第二中学,从陕北共产党发起人兼四师校长李子洲到现任校长王守文(榆林学院校友)。了解四师,了解到四师的校训是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了解历史,了解到历史不会忘记绥师,绥师不能忘记历史。四师作为陕北第一个党组织发源地,它的建立意义重大。实践小组于18时10分参观学习结束,晚上,全体实践小组成员就绥德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进行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校友的谈话交流了思想。
2013年7月24日早晨8时,实践小组从驻地祥云宾馆乘车出发,前往陕西省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8时20分到达县政府停车场,并开展了一场爬山比赛,在比赛的带动下,实践小组全体成员于8时30分提前登顶——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名为“纺线线”的壁画,它主要讲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时,在边区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的具体情况。随后,实践小组参观了李子洲专题展室,主要介绍陕北革命先驱李子洲同志的革命事迹和他的千秋功业,其中涵盖了他在北京求学、受五四洗礼、接办四师、点燃西北革命之火、临危受命、应对时局等事件。讲解员还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建党情况及其党团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在展室里,有李子洲、田伯英、杨明轩等许多优秀的四师党团创建代表人物,此外,了解到 1927年10月12日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并揭开了党领导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在这次起义中谢子长、白自立、杨重远等同志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党团组织遭到破坏,为了加强在特定环境下对陕北各县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中共陕西省成立了陕北特委,直接领导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在“旅劲英雄”专题展室里,我们了解到中共绥德县委的恢复,即革命武装的开始,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区域的开辟以及在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绥德县委的领导下以刘汉武、李景波、马南风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在创建和恢复绥德各级党团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坚持不懈,为绥德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35年5月3日,在南区王家山村召开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正式成立绥德县苏维埃政府。步入习仲勋、齐心专题展室,提及在转战陕北这段历史中,习仲勋同志在绥德分区大生产运动中奠定民主政权和经济建设的基石,在绥德分区文教运动中被誉为“为五十二万人民服务”。抗大专题展室介绍到横山起义、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绥德义合的一系列照片,让我们感受颇深,为了中共陕北的解放,许多起义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做出了很大努力。习仲勋同志和齐心在绥德时心系老区人民、关怀老区建设,是贯彻党的统战政策的典范。参观完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转而参观陕西绥德汉画像石馆与扶苏墓,并于10时30分,本阶段实践活动结束。
“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绥德的行程从郝家桥到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到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了解并从中认识到绥德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深刻感受到绥德人民的英勇和智慧,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继承传统,并努力将它发扬光大。
撰稿:徐伟乐,王媛媛
指导教师:王斌
核稿:张渊
图片摄影:冯翻翻、马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