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校 > 网上党校 > 正文

榆林学院邀请延安大学高尚斌教授做“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报告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02日 11:10 次浏览 背景颜色:

2009年4月1日,延安大学高尚斌教授在我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报告。这次报告是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马永侠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参加了报告会。

高尚斌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高教授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对“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生动的讲解、精辟的阐述,我校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论教育。高教授的报告主要讲了以下三问题:

一,重温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发展问题的精辟论述,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二,回顾毛泽东为陕甘宁22位优秀领导干部的题词,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动力;

三,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始终推动科学发展。

在报告中,高教授对毛泽东思想关于全面发展的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毛泽东论述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启迪,即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科学发展观更加符合党的执政使命,科学发展观更能体现党的执政宗旨,科学发展观更为凸现遵循客观规律。高教授回顾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22位优秀领导干部的题词,党的优秀干部的品质、精神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创造精神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切实朴素、不夸不骄,密切联系群众、善于领导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生产教育、两者兼顾,忠实努力、争当模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回顾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22位优秀领导干部的题词,增强了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动力。在我们今天面对金融海啸造成的国家困难时期依然具有特殊意义,为我们国家战胜金融危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教授分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指出延安精神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久历史进程中都要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今天,面对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回顾陕甘宁边区克服困难的斗争和毛主席为22位优秀领导干部的题词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使我们的党员干部领略延安时期的优秀干部在克服困难、领导建设的奋斗中表现出的光辉思想、优良作风、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的奋斗中孕育形成的。

延安精神产生于延安时期,科学发展观创立于新世纪。一个是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精神形态,一个是构成科学体系的思想理论。但这两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着的,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来看,在延安时期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从新民主主义发展到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内涵,体现出我们党在政治方向的坚持上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符合规律性

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来看,在延安时期,我们党一方面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功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正是从恢复实事求是,倡导解放思想开始的,并且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实践上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涵,体现出我们党在思想路线的坚持上更加符合真理性和实践性。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看,在延安时期,我们党不仅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实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全党上下以领袖们为光辉典范,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疾苦,集中群众智慧,组织群众力量,在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最大利益,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给人民群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政治权利、文化享受与和谐社会环境,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种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是我们党的先进性最显著的标志,也是延安精神最本质的特性。实事求是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主观上是要为人民谋求更多更大利益的,但由于1957年之后方向路线上的“左”倾错误,实际上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留下了极为沉痛的教训。而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功,就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的实际利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体现出我们党在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上更加符合人民性和实在性。

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看,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始终以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独立自主,把革命胜利的立足点始终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把最严峻的形势看作“黎明前的黑暗”,把最强大的敌人视为“纸老虎”,把最严重的困难当成不懈奋斗的动力,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征服了一切敌人和困难;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立足于“永久奋斗”,大力倡导谦虚谨慎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质,是把党和革命事业胜利的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始终不渝地奋斗到底,这是我们党的实践品格的自主性和奋斗性的集中体现。在延安时期,我们的根据地虽然遭受到严密封锁,但我们党的理论视野和战略眼光是世界性的,思想和政策是开放性的。这种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应有之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始终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很长时间则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极大地滞后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开放,学习和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新的全球化形势下,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新变化,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广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不懈拼搏,勇往直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涵,体现出我们党在奋斗品格上更加符合时代性和进步性。

社会历史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使命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政治方向的科学性和坚定性,思想路线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和奋斗性,对于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永恒价值。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进过程,社会主义社会自身也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多么漫长,应该说今天还难以预见,※但有一点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这就是,无论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科学发展都是主题。也就是说,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永恒主题。这也就说明,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指导作用。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久历史进程中,都要始终弘扬延安精神,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始终推动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今天,尤其要以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动力,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需要,必然的结论。